成土作用 一地土壤的形成作用,稱為成土作用。重要的成土作用如下:
一、自然因素
(一)淋溶作用:土壤內部的水分向下移動,使土壤上層的可溶性物質隨水流出的作用。
(二)澱積作用:土壤上層因淋溶而流失的物質,累積在下層的作用。
(三)聚鐵鋁化作用:淋溶旺盛的地帶,因氧化鐵、鋁無法淋溶而殘留在土壤表層,使土壤呈紅、黃色。
(四)灰化作用:在較冷涼溼潤的地區,淋溶作用極強,土壤表層聚集無法溶解的矽酸鹽類而呈灰白色。
(五)鈣化作用:雨量稀少的地區,淋溶作用輕微,碳酸鈣聚積於上層土壤,使土壤呈鹼性。
(六)腐質化作用:植物的枯枝敗葉轉化成腐植質,使土色變黑,增加土壤沃度。
二、人為因素
人類的活動常直接或間接影響土壤的生成及性質。如東亞稻作區,土壤因長期浸在水中,而成為一種特殊的人為土壤型-水稻土。修築水庫或灌溉,提高地下水位,也會改變土壤內部的結構,在蒸發旺盛的乾燥地區甚至引起土壤鹽化的現象。此外,因工業發展而造成的重金屬廢水或酸雨等污染土壤,也會改變土壤的性質,而出現新的土壤剖面。 |